江干区签约医生为家庭病床老人服务
建德市一院通过JCI评审
桐庐县慢病患者在服务站登记配药
西湖区健康APP和支付宝预约疫苗接种
文/余敏 詹雅
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建设“健康杭州”的重要前提。
2014年我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1.56岁,也充分体现了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2015年,我市各区、县(市)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推进智慧医疗服务的应用、公立医院改革、优质资源双下沉、医养护签约服务,实施计生服务改革,做好公共卫生保障等工作,同时,各地推出了诸多创新创优服务举措,让农村群众享有了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全民健康水平正在有效提升。
上城区: 推出“医养结合”立体化服务
上城区是我省最“老”的城区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4.48%。今年借助医养护一体化工作,全区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生根开花。
年初正式推出《居家医疗服务管理规范》,首次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对居家医疗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考核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引入国内知名康复护理机构——杭州彩虹鱼康复护理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开拓国际视野;湖滨街道将推出首个日托型医养护机构,目前工程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推广老年公寓日间巡诊模式,在上城区候潮门、在水一方等老年公寓开展试点,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点驻入老年公寓,为养老机构的健康管理、住院转诊、院前重症急救打开绿色通道;以小营中心、湖滨中心为试点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项目,70%的参与者相应慢病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下城区:
提升基层满意度 品牌知名度
下城区积极推进卫生计生融合,率先成立了下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中心。有序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工作,开设医养护、签约预约门诊和签约服务全程健康管理。下城代表队荣获首届全市基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第一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高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单位”复评。
实现市-区两级健康档案和诊疗数据互通共享,动态掌握居民健康状况;推进“下城卫生”微信平台、“健康下城”APP,提升医患互动体验;建设完成上塘路健康路径和朝晖健康主题公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省级明查、国家暗访检查;完善四网保障、八链服务的妇幼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数字化监管模式,巩固空气在线监测、医废在线监管,完善游泳、住宿场所的监督信息二维码公示。
江干区:
率先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江干区在台湾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推出满足群众需求的“三个服务包”:
其中,“基础服务包”为全部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值服务包”为以慢性病人为主的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诊疗、专项诊疗、联合诊疗服务,“个性服务包”面向有医疗需求的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和有康复护理需求的居民,提供包括急性中、后期照护服务、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居家护理、居家康复、居家药事和居家营养等六大类36项服务,初步构建起“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体系。
今年,全区共签约112955名居民,累计提供居家医疗服务7378次,建立家庭病床254张,开展康复治疗18例,失智老人干预、治疗18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修福金等领导莅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拱墅区:
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拱墅区积极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深入推进社区中医药工作新三年行动计划。
签约浙医二院、新华医院,与市二医院建立联体合作签约并挂牌;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馆,46个卫生站点均开设了中医药服务;探索出台“2+8+X医养护”服务模式,建立居民首诊在社区的激励机制、全科医生上门服务付费机制,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创新实行“互联网+医疗”,在全市首推信息化智慧医疗,以“检验通、转诊通、预约通、自助通、掌上通”的“五通”服务,实现精准实时双向转诊;全市首先创新运用区级卫生满意度测评系统,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了解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地整改完善。
西湖区:
“社区健康通”APP助力“健康西湖”
西湖区在智慧健康应用、诊疗服务系统以及智能决策系统建设上探索创新,推进“健康西湖”发展。2014年,国内首个新型智慧移动医疗服务项目—“社区健康通”APP在西湖区正式上线;2015年,该APP平台与支付宝服务窗对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预防接种网上预约及支付业务。今年11月,该项工作被评为2014—2015年度全省第一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社区健康通”APP集健康咨询、双向转诊、签约服务、检验检查单查询、预约门诊诊疗服务、绩效管理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目前APP已完成居民健康在线服务30158人次,其中11637人通过手机签约了信赖的全科医生,开展在线咨询2.3万人次,开展手机预约挂号574人次,预约检查56人次,为患者提供省市综合医院预约挂号4024次,影像疑难病例会诊1436例,心电疑难病例会诊760例。9月份开通预防接种预约支付业务以来,有1685人成功使用了预防接种预约及支付功能。
滨江区:
织好“五张网” 推进体制改革
杭州高新区(滨江)卫生工作着力织好“五张网”,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今年新增民营医疗机构18家,目前全区现有医疗机构120家,完善与浙医二院滨江院区、省儿童医院的区院合作机制,与市三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建立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以及提供心电、影像等远程会诊便民服务; 构建卫生信息网,完成《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招投标工作,年内试点上线,推广移动健康APP;提升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网,2015年全区医养护签约人数39804人,建立家庭病床82张; 提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升级改造;夯实卫生保障网,利用“滨江发布”公众微信平台和“杭州高新区(滨江)新闻网”等新媒体向群众宣传疾病防控、健康素养等知识40余条,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开展健康教育170余场,积极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区,开展40岁以上的居民脑卒中筛查和干预项目、学生免费口腔健康体检项目。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体两翼”打造“健康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以推进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为两翼,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开发区“智慧医疗”平台建成投用,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建立了8间“健康小屋”、13个移动签约工作站,为全区22个签约医生服务团队配备“智能随访包”的便利;关爱“新杭州人”健康,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点创建,为“新杭州人”提供计生基础管理、宣传教育、查孕查环、药具发放、信息交流等五位一体的新市民计生之家,代表杭州市在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会议上做交流发言;以迎接国卫复评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创建省级卫生街道1家。
萧山区:
为百姓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积极推进社会办医,民营医院核定床位数近2200张,占全区总核定床位数的37.2%;加快智慧医疗发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信息共享和部分区级医院远程影像会诊,区级医院全面实现就诊全流程自助服务,3家区级医院推出掌上医疗APP服务;率先将“三优”、青春健康等计生课程纳入2015年全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加强卫计综合监督执法,新创建省级卫生监督协管示范单位3家,开展集中打击“两非”及非法行医行动24次,查处非法行医点80家次,实施行政处罚47起;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首次将社会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活动范围;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新(改)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5609座;萧山医院产科学、心血管内科学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三批非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特色学科,区一医院和区中医院分别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备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施萧山区“1212”卫生高层次人才工程。
余杭区:
“三沉三提”推动区级公立医院改革
11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到余杭一院考察余杭区医改工作,对余杭区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医疗和“五大中心”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区级政府支持补助“沉下去”,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上来”。今年继续深化与省市医院的合作,其中,区一院与浙医二院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实施“4321”工作户机制,引入了控制门诊输液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全省县区级率先试点实施“无输液门诊”工作。市一医院集团全面托管区三院和区良渚医院,对两家医院进行全面帮扶。继续发挥医疗联合体的作用,通过“五大中心”等渠道的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探索区级医院-社区中心一体化管理,将使更多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
富阳区:
推出医药费移动支付功能
从12月5日开始,富阳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开通了医药费用移动支付功能。
门诊病人可通过手机、网站、APP等途径进行实时支付,社保病人可在线医保报销,自负现金款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联、第三方积分(代金券)等网络途径支付,市民住院缴费可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缴纳住院预缴款,出院结算仍延续传统途径;智慧医疗云平台为每一位就诊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发送支付短信,市民只需在手机上完成一次点击,就可以进入支付环节,年纪偏大者也可将短信转发给自己的子女或亲人,让他们点击链接,代为支付;医疗机构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将各类检验检查报告发送给病人,只需点击链接即可查看;住院期间,患者每天能收到短信费用明细清单;为富阳65万户籍人口和5万外来常住人口提供电子健康档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查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为医生建立电子名片,患者扫描后进行预约挂号。
桐庐县:
开展医养护一体化 推出慢病便民服务
桐庐县依托上海瑞金-桐庐和市一医院—桐庐两个医疗联合体,确立四类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家庭型、日托型、机构型和“X+1+2+3”首诊分诊转诊型,有7个乡镇街道被确认为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县共建家庭病床18张。已有2个乡镇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当地的敬老院开展此项合作。江南镇深澳村和横村镇方埠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完成医养护服务的装修,共计划设置病床30张。
推出便利配药等慢病服务系列措施,慢病患者只需到就近社区(村)公立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登记疾病情况和用药信息,(站)室就能根据患者需求进行采购,对行动不便等特殊患者还实行送药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对全县14个乡镇43338位慢病患者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到共有1130位患者有新增药品需求,需新增42种药品,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开展送药上门服务380人次。
淳安县:
创建提品质 创新优服务
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的基础上,顺利通过省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县终期评估;通过创建实现了慢病管理的信息化、服务的网格化、诊疗的一体化和宣传教育的多元化;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淳安县顺利召开,引入41名省市医院专家来淳工作,同时选派18名技术骨干下沉至基层卫生院。
在完善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的基础上,县级医院实现了“全自助”就医智慧服务,诊间结算使用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开展了床边结算服务,并将智慧医疗和诊间结算延伸到基层卫生院。在8个分级诊疗试点县中率先实现电子化转诊,经过转诊平台向县外转诊3700余人次。在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影像、心电、病理会诊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远程会诊系统试点建设和临床检验中心建设。
建德市:
“双下沉 两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全省首批以资产为纽带的“双下沉”长效项目—“浙西国际心脏中心”落户建德,实现省市医院与建德市所有5家县级公立医院帮扶合作的全覆盖,并将优质医疗资源全面向中心镇卫生院延伸。建德市一医院高分通过最新版JCI评审,是杭州地区首家通过认证的县级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成功实现综合性医院向专科专病医院的转型升级。
作为全省24个试点县之一,7月1日起正式实施分级诊疗工作。组建转诊服务办公室,启用信息化转诊平台,运行实施4个月3154人顺利完成转诊。
正式启动门诊“先看病后付费”智慧医疗结算新模式;实施巡回医疗“百千万”为民办实事工程,安排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深入100个以上行政村为孤寡老人、长期卧床、失独家庭、计生手术并发症对象提供巡诊服务,为1100名慢性病合并脑中风的城乡居民提供免费中医药保健康复服务,为1.2万余名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和生育健康服务。
临安市:
鼓励多元办医 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临安市积极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大力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全市现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168家。今年临安骨伤医院新建工程、锦北医院、青山湖中医院、骆氏中医针灸医院等多家民营医院完成装修、扩大办医规模,现已投入使用,逐步向专业化、高水平发展。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合作路子,促进公立、民营医院互惠共赢,市中医院与临安骨伤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市人力社保部门沟通,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院;对民营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实行准入条件单列,凡符合配置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限制配置;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间有序流动,引导公立医院高层次退休医学专家到民营医院工作;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政府指令性工作,如征兵体检、高校体检、医疗救护等,及公益事业如义诊、科普宣教、与困难家庭户结对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